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听TA讲述自己的热爱。Netflix出品的《Abstract: The Art of Design》(《抽象:设计的艺术》)就是这样一部让设计大师们自己分享热爱的纪录片。这部于2017年上线的有关文化创意领域的艺术纪录片,一经播出就好评如潮,成为Netflix最火爆的纪录片之一。在国内「豆瓣」评分高达9.4,更是成为各大艺术类高校必看的片目。
·
时隔3年,《Abstract》终于在上个月推出了第二季。如果说《Abstract》的第一季是从大众较为熟悉的平面设计、摄影、室内设计、跑鞋设计等8个领域来讲述设计与设计师,那第二季就是从更为小众的艺术领域着手,带我们看到艺术设计的无所不在和真正价值。
·
「艺术,是调查世界的能力,与自身有着密切的联系。」
·
著名的丹麦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大师Olafur Eliasson 是当今最受私人美术馆青睐的十大国际艺术家之一。他涉足装置、建筑、摄影、影像等多个艺术领域,以创造沉浸式的空间与体验而著名。
·
影片以Olafur对着镜头说话开始,他以简单的互动形式引导观众参与到与他的世界里,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镜头前的你解释如何去感知颜色的变化、如何去理解色彩与感官的关系。伴随着简单的小互动,从而引出自己对艺术的定义和理解。
·
·
作为一位真正与环境互动的艺术家,Olafur特别喜欢将光、水、气温等自然元素与镜子、金属、玻璃、电子产品等材料相结合,探索各种自然现象的新语境与对环境的思考。何为真实?何为虚无?他总是以自己的作品为桥梁,带领大家以全新的角度和认知方式去理解自身接触的习以为常的世界。与此同时,在他看来他的工作也依赖于观众,观众的参与是Olafur作品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993年 / 《1993的美》(1993’s Beauty
·
·
2003年 / 《天气计划》(The Weather Project)
·
·
2011年 / 《彩虹全景》(Your Rain-bow Panoram A)
·
哈帕音乐厅 (Harpa Concert Hall andConference Centre)
·
「她做的是大自然做的事,但也许做得比大自然更好。」
·
来自MIT Media Lab(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教授Neri Oxman,是真正美貌与才华兼备的学术明星。作为建筑师、设计师、生物学家和发明家,Neri 的研究领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还非常陌生 —— 新材料与生物建筑设计。
·
她开创的「Material Ecology」(材料生态学),利用合成生物学和最前沿的数字算法来创造源于自然语境下的产品与建筑。设计作品灵感多源自自然现象,探索仿生结构、新技术与自然生物之间的共生合作关系。「为自然而设计,做源于自然的设计以及配合自然而设计」是她的信条。未来感与科技感是其作品显著的特点。
·
Neri 曾表示,当她在观看亚历山大·麦昆的时装发布会时神魂颠倒的样子并不亚于在显微镜下做科研的热情。于她而言时尚与生物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就像建筑、设计与文化在她眼中从来不是割裂的存在。
Neri的独一无二正是她是集艺术、设计、科学与工程相结合的完美化身。
·
·
2016年 / Vespers (面具系列)
·
·
·
2018年 / Aguahoja
·
「人们认为我的工作是做缝纫,但那不是我真正要做的事,我要做的其实是讲故事。」
·
2019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在洛杉矶好莱坞的杜比剧院举行,Ruth Carter凭借电影《Black Panther》(黑豹)获得最佳服装设计奖。她也是首位斩获奥斯卡服装设计奖的非洲裔美籍女性。
·
·
2018年 / 《黑豹》(斯派克·李导演)
在获得奥斯卡奖之前,Ruth并不算有名的服装设计师,尽管她已经为40余部电影和电视剧设计过服装。著名的黑人导演Spike Lee(斯派克·李)是Ruth的长期合作伙伴,早在上个世纪与导演合作电影《黑潮》时,她就曾被奥斯卡提名最后惜败。1997年的时候,Ruth还与斯皮尔伯格合作过《勇者无惧》的服饰设计。
·
1989年 / 《为所应为》(斯派克·李导演)
在纪录片的一开始,Ruth就像我们阐述了她作为戏剧服装设计师与大家想象中的不同。她并非喜欢时尚而从事这个行业,而是因为喜欢剧作家与诗人而入行。而戏剧服装设计师也不是当裁缝,而是用衣服讲故事。
·
·
做戏服设计,是从研读分解剧本开始的。你需要在开始设计之前去了解每个人物的形象、职业、性格、生活年代与环境等等各种背景信息,然后开始做大量的资料研究。从外套的长度,到布料的材质色彩选择;从图案的印花与工艺,到人物在不同环境场景的配饰,每一个小细节都必须有理有据、有迹可循。
·
好的戏服设计,不仅能帮演员进入角色塑造性格与其融为一体,更能提升剧目的情节饱满度与真实性,让「他们」就是「他们」。
·
·
「好玩具塑造好人。」
·
Cas Holman是RISD(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的副教授,玩具设计师领域的大神。影片的开始Cas就清晰描述了自己对儿童玩具的认知和设计思考。她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为孩子们创造自己探索想法与发明新事物的工具,而不是指导他们正确答案是什么的教育器材。她的玩具没有说明书、也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想象力,玩具的使用也有无限的可能性……
·
·
例如Cas的代表作Rigamajig,由数百块小部件组成的供幼儿园和小学班级使用的拼搭玩具,没有标准的使用方法,任由孩子们发挥创意动手组装。训练孩子们想象力和创意思维的同时,还培养了协作精神。
·
·
·
有意思的是,Cas坦诚地表示自己虽然是玩具设计师却并不喜欢孩子,但她喜欢「人」。她坚信 「好玩具塑造好人」,所以为了孩子们的设计对于我们的未来和世界都至关重要。如果玩具设计能够成为给孩子建立信心的工具,成为增强孩子思考与决策力的助力,培养他们成为富有创造性与同情心的好人。那么作为希望的他们,才有可能在将来成为为我们创造更美好未来的人。
·
·
「设计无所不在。它不是产品某个时刻看起来的样子,而是关乎用户体验与产品整体策略。」
·
当年Instagram的图标从拟物化的仿真宝丽来相机变为扁平化的彩虹背景白色icon,引来业界外一片哗然。尽管APP的icon在当时受到诸多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从界面设计还是产品整体的用户体验方面,Instagram在这一次的重大改版里都有了质的提升。这个带领Ins进入发展新阶段的人,就是Instagram的首席设计师 Ian Spalter。
·
Ian曾在YouTube 以及数字产品创意服务代理公司R/GA 任职,负责过Nike的燃料腕带项目以及一些APP的设计。加入Instagram以后应用程序的界面设计与logo改版是他第一个项目。接到任务的第一反应Ian是拒绝的,但Ins确实发展到了一个寻新求变的阶段,急需一套顺应潮流发展的新鲜视觉以及轻便高效体验的交互系统。
·
·
纪录片中有详细讲述Ian在主导Instagram进行这次重大改变时的思考过程与设计执行历程。为了让大众更加了解设计意图减少争议,Ian甚至带领团队拍摄了短片并发布了文章来阐述设计理念。
·
在Ian看来,数字产品设计的意义不仅是视觉与用户体验设计,更关乎整体的产品策略。对用户真正使用需求的考量是需要站在更高层面来进行的。正如这次 Instagram的大改版,视觉设计风格的变化(视觉扁平化)并不是改变的主要依据,真正主导变化方向的是产品自身的定位与未来发展的计划。
·
·
「字体设计,是人们与世界交流的一部分。」
·
大家都很熟悉平面设计,但可能很少会专门关注平面设计细分领域里的字体设计师是如何工作的。《Abstract》第二季的最后一集,就带领大家走进知名字体设计师 Jonathan Hoefler 创造的神奇的字体王国。
·
Jonathan Hoefler是字体设计领域有名的神童,年少成名的他很早就成为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Jonathan 就为《时尚芭莎》、《纽约时报》、《时尚先生》、《滚石》等原版杂志设计字体,声名大噪。
从苹果电脑的字体到被奥巴马2018年总统大选时使用的Gotham字体,从Netflix公司的信封字到Tiffany&Co.的logo字体,Jonathan的作品在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里几乎无所不在。
·
·
在这部纪录片里,Jonathan不仅会循序渐进的为我们解析字体设计的基本原则,还会讲述自己平时对设计的思考与研究方式、做字体时的工作流程以及自己人生与字体的故事。此外,影片也涉及部分平面排版和视觉沟通语言运用的内容,因此无论你是否关注字体设计这个领域这部有趣又干货满满的纪录片都不会让你失望。
·
·
Jonathan Hoefler的字体设计网站 https://discover.typography.com
·
看完影片,你可能会觉得这些创作故事是如此让人心动和有趣,感叹于一件作品诞生的复杂与不易;也可能认为这些大众鲜少接触的领域离自己很远,有些设计作品甚至难以让人理解。的确,相比第一季的《Abstract》用更多篇幅为我们揭秘一件好作品如何从寻找灵感、构思逻辑到实现的过程,第二季的内容似乎更加「抽象」。也许创作团队正是想通过这些看起来遥远的设计师们的故事告诉我们:
原来还有这样一群才华超群的人,他们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以自己的方式在联结世界,以自己的热爱与人类的发展形成共振。「艺术,是希望的最高形式。」
B站观看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9037412?from=search&seid=56103948770526145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