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风格在设计的实际应用中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建筑,二是服饰,三则是图案,也就是平面纹样。我们一起用十五分钟来搞清楚传奇的古罗马风格。
话说公元前 8 世纪(公元前799年-公元前700年),也就是中国东周取代西周的时期。现在意大利罗马地区一个叫台伯河畔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城邦,城邦也就是说小国寡民模式的国家,以一个城池为中心,周边有很多村落,这些村落独立自治。
传说中这个建立者是两兄弟,分别叫罗慕路斯(Romulus)与雷穆斯(Remus),这个城邦就是我们后来说的古罗马,罗马国徽上一起喝狼奶的两个宝宝就是他们。
古罗马主要划分三个历史时期,分别是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及帝国时期,而帝国时期又划分了西罗马时期、东罗马帝国时期(拜占庭帝国)。西罗马所在地主要以意大利地区为中心,在公元 476 年被哥特人覆灭,这个时候的中国是南北朝时期。而东罗马帝国则在亚洲中东一带为主,最后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公元 1453 年覆灭,所以它比西罗马居然多存在了 1000 年,而这 1000 年也被后来史称「黑暗中世纪」,这个世纪的结束中国处于明朝。而意大利就开始了文艺复兴。整个罗马领土疆域从最初的意大利局部发展成横跨了欧洲、亚洲、非洲。
如今的意大利纯古罗马人种已经极少,大部分意大利人都是拉丁人和「蛮族人」的后代,而蛮族人又可以划分一大堆,比方日耳曼民族、高卢人等等,所以如今的罗马与古罗马虽然地点一样,可人种几乎完全不同。
罗马建筑对整个西方建筑的影响比任何时代的风格都来得旷日持久。2010 年我还在惠州乡镇从事家装设计时,该公司就号称主打罗马风格,其实主要就是帮村里的农民建造自己的私人住宅,当时他们理解的罗马风格主要简单体现在柱子上,只要有几个装饰繁琐的柱子就有活在欧洲的感觉,可以看看我当时做的效果图:
那么罗马建筑到底有什么特征可循呢?
罗马建筑风格有时候也被译为罗曼式风格,并且其在发展中划分了两个分水岭,分别是 9 世纪之前的古罗马风格,其代表就是罗马角斗场与万神庙,特点是庞大、雄伟、壮观,喜欢使用大量圆拱结构,比方角斗场每层就有 80 个拱,同时配有大量装饰性承柱。
古罗马的建筑多为四方形态,屋顶喜欢做长方形天窗,让太阳光可以直接照射,屋内显得通透明亮,前厅中央设有泄水池,用来接排雨水。从其建筑形式上说,大体可以分为住宅、城防、宫殿、教堂及公共设施等几类。
古罗马建筑风格的母体其实来自古希腊,因为正是他们征服并消化了希腊,所以在各种文化、艺术、习俗,甚至宗教上都存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例如希腊建筑里的三角形山墙、高高的台基、排列整齐的柱廊,都被古罗马继承下来。
而著名的罗马柱其实也脱胎自古希腊的经典三大柱式,分别多立克、爱奥尼及科林斯,区别在于后来罗马增加了更多新款式,或者在这些基础上做了演变,比方双柱应用这一类。
而在建造技术上则借鉴了当时古罗马北部的伊特鲁里亚人,因为伊特鲁里亚人当时被视为第一流的工程师,他们以修筑公路、建造桥梁和构筑宏伟的水利工程而著称,所以解决了蛮多例如稳固性等技术层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下图的建筑跟后来的罗马风格是「近亲」关系。
9 世纪后的罗马建筑在欧洲遍地开花,11 世纪时发展到顶峰,跟古罗马时代的风格已经有所迭代,变成 2.0 阶段,而且慢慢成为欧洲教堂建筑的代名词,这一个阶段的罗马风格除了保留古罗马建筑的基本元素外,还有造型厚重、敦实、整体线条明快,但是细节装饰繁复,强调明暗对照等特点。
对此我们可以提炼出 7 个特点来概括成熟后的罗马建筑风格:
- 恢弘厚实
- 必不可少的装饰柱
- 窗户小并且少
- 善用交叉拱结构
- 高大的钟楼
- 半圆券繁多
- 都像个城堡
典型罗马风格的著名建筑在欧洲可以说是如数家珍,例如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杜伦大教堂、法国凯旋门、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等。
因为罗马文明存在的时间实在太长,所以甄别的时候很容易跟一些前后发展的风格混淆,比方在其之前的希腊风格,和之后的哥特风格,还有包含在其体系内的拜占庭风格,这些风格跟现代设计一样,都有相互承前启后或者过渡演变的关系。
但我们识别罗马建筑风格最快速的通道就是「半圆形拱券(quan)结构」,这种结构的典型特征就是「利用块料之间的侧压力建成跨空的承重结构」,如图示:
喜欢玩积木的朋友应该就能明白这个结构,罗马后的哥特风格则喜欢做尖券。
罗马服饰我们主要谈一些比较典型的,首先我们来看看罗马风格被现代各种服饰借鉴应用的情况:
古罗马典型的服饰大致分为五大类。
1. 内衣
首当其冲的是内衣,这种内衣叫丘尼卡(tunica),男女通用,主要的构成原理就是两块毛织物在两侧与肩部缝合,留下领口跟袖口,然后外置一条布带方便从腰部系上。
2. 外袍
我们常在以罗马年代为背景的电影里看到的男用外袍,这种外袍叫托加(toga),这种像浴袍一样的玩意在罗马某个时期只有男人才能穿,作为一种礼服。这种衣服的关键在于穿的方式,因为其本质上就是一块很长很长的布,最长的时候达到 6 米,拆下来就可以做地毯了,最密集出现这种地毯服的地方自然就是罗马的元老院了。
3. 斯托拉
谈完男人就到女人,罗马女性的外衣叫斯托拉(stola),通常穿在丘尼卡的外面,其精髓也是一块布绕来绕去,因为它穿起来会垂到脚踝。对于行走来说太长,所以额外的长度会被提起来,在腰间系带,有时在乳下和低腰处各系一条带子,如图所示:
4. 斗篷
接下来就是斗篷,叫拉塞鲁那(lacerna),最初是士兵跟下层阶级穿的。到罗马帝国时期由于它方便实用,防寒挡风,而且很帅气,上层阶级、市民、军人等社会各阶层都开始穿了。比如《凯撒大帝》里的马兰白龙度,直接被帅了一脸。
5. 连帽斗篷
连帽斗篷,叫拉塞鲁那(lacerna),跟前面所述的斗篷对比大家可以理解为卫衣与戴帽卫衣,这种斗篷的功能我觉得除了可以挡雨之外就是制造神秘感了,所以中世纪时候成为传教士们的标配服装,比方现在的天主教使用的仍是这种斗篷。
古罗马服饰形态给了后世在服饰上的无限灵感,到如今还是被广泛的借鉴应用。
最后我们简单聊聊罗马纹样,纹样可以简单理解为图案,图案的应用就更广泛了,比方建筑上的纹样,服饰地毯上的纹样,日常用品与家具的纹样等。
古罗马的纹样灵感主要来自战争与宗教,另外则是对大自然中植物的一些写实改造。
如果大家看过之前讲述的现代设计英国篇及法国篇就会发现,这些纹样就跟工艺美术运动及新艺术运动都有相似,而它们其实有了上千年的历史,调子基本被定了下来。
比方我们看看工艺美术运动期间威廉莫里斯设计的挂毯: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设计史太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