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个想到的依然是三个字——「陌生感」。
即一个在我们眼中很路人的地方,通过摄影师构图和后期,呈现出「这是什么?」的第一观感,和琢磨琢磨之后会心一笑的结果。这种迷人的,被延长的审美时间,构成了读片乐趣。这种乐趣我理解为是一种「好」照片。
陌生感大法是就形式上而言的,核心在于让照片看起来和我们平时肉眼所见的有所不同,就手法而言还可以细分为「局部大法、对焦大法、角度大法、曝光大法、组照大法、结构大法」等。
提供几张尬图来论述。手机拍摄。
首先看这组最近我最近发布的照片,其中用到了很多对局部和场景片段的捕捉:
·
其实是一种讨巧的做法。因为它以最简单的方式规避了人直接看到的东西,将人从平凡而无聊的视觉体验中抽离出来。
·
△ 韩松/摄 iPhone7p 潮湿的地面
而这张照片的「真实场景」如下,可以看到没有陌生化的处理,显得平庸无趣:
·
△ 「真实场景」对比
·
△ 韩松/摄 iPhone7p 城市局部
·
△ 韩松/摄 iPhone7p 油画般的水面
·
△ 「真实场景」对比
我反复用了这个栗子:京都火车站站前广场,普通的角度只能带来平凡的照片:
·
在上图所示的角度拍摄,可以获得这种效果:
·
△ 谭凌飞/摄 iPhone6s。京都火车站。MPA手机摄影大赛建筑类荣誉奖
当然,局部、角度二法一脉相承,靠的都是观察力和归纳能力。要说一些操作上的技巧,可以从对焦和曝光说起:
自然是运用对焦的一点雕虫小技,来制造肉眼难以达到的视觉体验。这种感觉像是用一句诗表达了一句大白话,意思还是那个意思,表达却完全不同。下面两张照片的拍摄很简单,用手机对着近处某个东西对焦,并按住屏幕锁定焦点,然后对着远处,便会有失焦的效果。
·
△ 韩松/摄 iPhone7p 城市局部
·
△ 韩松/摄 iPhone7p 河流
而这张我也准备放出没有经过「陌生化」处理的场景,一条普通的河流,实在乏善可陈:
·
△ 「真实场景」对比
最近对虚焦的拍摄比较着迷,再举几个例子:
·
△ 韩松/摄 iPhone7p 北京,回家的路上
其本质是制造了人眼感受不到的「错误曝光效果」,下面这组《灯》拍摄于莫斯科地铁,通过降低曝光的调节营造了一组简单、节制、具有抽象美的图像。
·
△ 韩松/摄 iPhone 7p,《灯》。2017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这组照片在「自然生长」联展中展出
·
△ 韩松/摄 iPhone 7p,《灯》。2017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这组照片在「自然生长」联展中展出
·
△ 韩松/摄 iPhone 7p,《灯》。2017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这组照片在「自然生长」联展中展出
很多朋友觉得莫斯科地铁并不属于平凡的环境,实际上,华丽的莫斯科地铁站最不起眼的就是这些通道里的日光灯了。这个案例还让我感到,很多惯常意义上的美好和华丽,其实蒙蔽了真正的平凡之美。同样的手法,自己在某宜家也进行了演示。
·
△ 韩松/摄 iPhone 7p,天鹅
找到日常/旅行中一些线索,组合起来,用有力的主题来改变平凡场景的意义。这时候,我们不再只关注照片「好看与否」,而是通过照片传达「我看到了什么」。
·
△ 韩松/摄 iPhone 7p,云层
·
△ 韩松/摄 iPhone 7p,没有蓝天白云的海边
·
△ 韩松/摄 iPhone 7p,half and half
当然,组照的存在并不是为了掩饰平凡,单看其中很多照片,可以感受到另一种手法:
日常真实场景是柔软而混沌的,通过构图强化结构感和几何感,能让一些「路人」的场景变得不一般。看这几个例子:
·
△ 韩松/摄 iPhone 7p,有意制造了对分的明暗结构
·
△ 韩松/摄 iPhone 7p,有意捕捉了倒三角的结构意向
·
△ 韩松/摄 iPhone 7p,空间
·
△ 韩松/摄 iPhone 7p,建筑和玻璃上的灯
不得不说,陌生感的思想/手法对自己拍照有着很深的影响,也是自己反复提到的。
如果你想作者学摄影,只要有一个能拍照的手机(无论是 iPhone 还是安卓),能装上 Snapseed 和 VSCO (iOS 和安卓都有,后期只用这俩就够了),以及一门高效快速又干货满满的摄影课,就够了:
·
·
十个章节,不到 30 课时的快速课程,教给你摄影大赛冠军的摄影秘诀:
·
·
·
·
想要来一发?桌面端访问你可以戳这个链接:「iPhone 摄影大赛金奖得主:刷爆朋友圈的30堂手机摄影课」
手机访问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 |